本文内容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关于夺门之变,以及夺门之变功臣们的下场的资料,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 1、发动夺门之变的石亨、曹吉祥、徐有贞,都是什么下场?
- 2、在历史中,夺门之变的功臣,为何没有一个是善终的?
- 3、参加“夺门之变”的徐有贞、石亨、曹吉祥,最终都是什么结局?
- 4、“夺门之变”的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 5、夺门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徐有贞结局如何?
- 6、“夺门之变”的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是什么下场?
- 7、害死民族英雄于谦的四个奸臣是谁?他们最后的下场又是什么?
- 8、夺门之变中石亨等人是什么样的下场?
- 9、明朝夺门之变英宗复位后,徐有贞和石享的结局如何?
- 10、明朝的夺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后,结局怎么样呢?
本文提供多篇内容参考,可直接点击跳转详细解答
发动夺门之变的石亨、曹吉祥、徐有贞,都是什么下场?

在景泰八年的时候,明代宗朱祁钰病重,一时间朝堂之内留言四起,到了最后石亨曹吉祥,徐有贞三个人联合密谋发动了夺门之变。在这一次的政变之后,一直被幽禁的明英宗朱祁镇登上了皇位,而当时的功臣于谦也含冤被杀。这可以说是明朝历史一次重要的转折。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因为把明镜中重新扶上了皇位,这三个人都得到了提拔,不过也应正因为这样,这三个小人因为利益分配不均而开始大打出手,互相陷害。哟真这个人出生近视,而且肚里边儿有墨水。在三个人当中是最有才华的那一位,而且家庭出生比较好,在当时已经成为能够跟明英中朝夕相伴,可以说是明英宗最信赖的人之一。他在位期间也提出了很多的有力治国之策,当时他让明英中注意西南的防护工作,不过却没有被。最后因为土木堡之变,落得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而三人当中的石亨就比较浅薄,虽然他那个时候手握大权也是夺门之变的主要发起人,并且在之后斩杀了于谦。但是在被提拔之后就开始飘起来了,在当时的朝堂上,他可以随意的提拔自己的亲人,而且干涉朝政,污蔑其他的大臣,并且有时候还要皇帝为他的老家树碑立中宗。这样嚣张的行为终于引来了别人的嫉妒在天顺三年的时候,他的侄子想要谋反,他也因此被贬为平民,最后在大牢里边儿病死。
三个人里边儿曹吉祥可以说是死的最惨的一个。因为他的出生比较低,是市里监的掌印太监,作为一个宦官,他能够得到权力的机会并不多,因此在辅佐朱祁镇登上皇帝之后,他的野心也开始一步步膨胀,不过在看到前边儿两位同事都身死的时候。他的情绪走向了崩溃的边缘,竟然向皇上问道,在历史上难道就没有太监的子弟成为天子的吗?模仿的话一说出来就被皇帝得知直接下令把他给斩杀。曹吉祥是死于凌迟。
在历史中,夺门之变的功臣,为何没有一个是善终的?
大明王朝共十六位、十七任皇帝,也就是说,皇帝是16人,年号是17个。其中,明英宗朱祁镇是第六任和第八任皇帝,年号分别是正统和天顺。让朱祁镇再次登上帝位的历史事件史称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驾崩,皇太子朱祁镇继位登基,时年9岁,年号正统。冲龄即位,主少国疑,国事由张太后把持,另有三杨辅政(三杨分别为:杨士奇、杨荣、杨溥)。正统八年 (公元1443年),17岁的朱祁镇终于迎来了正式亲政,亟待证明自己。(注:本文涉及年龄,按照旧时习惯,均采用虚岁。)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蒙古瓦剌部来犯,年少轻狂的朱祁镇听信了亲信宦官王振的蛊惑,草率御驾亲征,结果兵败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
国不可一日无君,为稳定局势,孙太后联合兵部侍郎于谦,扶持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是为明代宗,年号景泰。在接下来的北京保卫战中,兵部尚书于谦受任于危难之际,击退了瓦剌军的入侵,救大明王朝于水火。
北京保卫战后,瓦剌心知无利可图,便同意放回了明英宗。看似完美的结局,却迎来了新的问题: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明代宗朱祁钰会如何安置明英宗朱祁镇?
朱祁钰和朱祁镇虽然是亲兄弟,但面对至高无上的皇权,他却断然不会拱手相让。于是,明英宗归国后,名为太上皇,实为阶下囚,被幽禁在南宫之内,宫门上锁并灌铅,食物仅能由小洞递入,由锦衣卫负责看管。
(朱祁镇与朱祁钰剧照)
平心而论,朱祁钰临危受命,于国于民立有大功,即便后来不愿意让出皇位也无可厚非,但是,他违背约定废掉英宗之子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这种做法确实有待商榷。只可惜天不遂人意,次年朱见济就不幸夭折,年仅5岁。
说回明英宗和那场被议论了几百年的夺门之变。
明英宗在南宫里度过了暗无天日的七年时光,直到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六夜,当他对外面的世界还一无所知时,突然有人用巨木撞开了南宫的宫墙。明英宗本来以为是弟弟明代宗要杀他,没成想门开后见到的却是众人向他跪地磕头,高呼万岁。明英宗这才反应过来,原来这些人不是来杀他的,而是要迎立他复位。
(夺门之变)
这场南宫复辟非常顺利,朱祁镇凭借太上皇的身份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振臂一呼便是群臣响应,天亮之前赶到了奉天殿,一场宫廷政变就这样如儿戏一般宣告成功。明英宗复辟了,改年号天顺。不久后明代宗朱祁钰去世,年仅三十岁。
夺门之变的结果是明英宗重登大位,但其策划者却是武将石亨、文官徐有贞、以及大太监曹吉祥,对于这场大戏明英宗事先并不知情,完全是无剧本出演。按理说,石亨等人有拥立之功,明英宗成功复辟后必然平步青云,但历史真实却是,他们无一人善终,这又是为什么呢?
曾经,明英宗对那些帮助他复位的功臣们是打心眼里感激,以至于在他们的“绑架”下错杀于谦。明英宗心态的转变,是从他与内阁大学士李贤的一次谈话开始的。
(明英宗剧照)
史载,明英宗曾在李贤面前表达对夺门功臣石亨、曹吉祥等的感激之情,但李贤的反馈却着实让明英宗如梦初醒。李贤说:“何来‘夺门’之说?‘门’无需夺,皇位本来就是陛下的。他们搞的那个所谓的‘夺门之变’,当初曾游说我入伙,我没同意。”明英宗追问原委,于是李贤说出了夺门之变背后的真相。
真相原来是这样的:当时的情况,明代宗朱祁钰病重,他唯一的儿子朱见济又死了,无论从何种角度分析,大明王朝的皇位传承必然是要回到朱祁镇一脉的。首先,明宣宗朱瞻基只有朱祁镇和朱祁钰两个儿子,朱祁钰这支绝嗣了,朱祁镇这支自然要继承大统,更何况,朱祁镇本来就是根正苗红的皇帝,而朱见深更是众望所归的太子。
至于迎立外藩入京继位,那完全是石亨等人用来陷害于谦的谎言,诸多史料已经证实,事实非但如此,而且就在正月十六当天,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直、礼部尚书胡濙等商议后决定共同上书请求复立沂王朱见深为太子,而且奏疏已经写好,只是当日时间已晚,众人打算次日再呈上去。毫无疑问,于谦是冤死的。
即便朱祁钰不愿意,但他死后必然是朱见深继位,朱见深当时只有11岁,实权仍掌握在太上皇朱祁镇手中。而且,朱见深大概率会让位与父亲。
(明英宗画像)
总之,夺门之变完全是多此一举,甚至可以说是一场骗局。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发起夺门之变,其目的并非是要帮助明英宗复位,而是他们出于个人私欲,想要抢占拥立之功,实现利益最大化。
李贤一席话,惊醒了明英宗这个梦中人,他这才看清了石亨等人的真面目,再想想冤死的忠臣于谦,于是暗暗起了杀心。最终,石亨被斩,曹吉祥磔刑处死,徐有贞被贬后郁郁而终。
正如《明史》所评:“明代皇位之争,而甚无意义者,夺门是也。”夺门之变中,明英宗沦为有心人的利用工具,一代帝王受此蒙骗,他自然心怀切齿之恨。石亨、曹吉祥等夺门功臣无一人善终,其本质都是明英宗的秋后算账。
参加“夺门之变”的徐有贞、石亨、曹吉祥,最终都是什么结局?
参加“夺门之变”的徐有贞、石亨、曹吉祥,最终都是什么结局?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明代宗朱祁钰病重。朝堂之内,流言四起,最终在石亨、曹吉祥、徐有贞三人的密谋之下,夺门之变爆发。原本被幽禁的明英宗朱祁镇复位,第二次临朝称制。而有着匡扶大厦将倾之功的于谦,也含冤被杀。那么发动这场政变的石亨、曹吉祥、徐有贞,最后又有何下场呢
俗语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在辅佐明英宗朱祁镇重新上位之后,这三人都获得了擢升。但也正是因此,三个小人之间便又因为利益分配不均而大打出手,互相攻讦。而被擢升为兵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执掌内阁位同宰相的徐有贞,也率先成为倒台的那位。
而真正让他成为众矢之的事件,则是土木堡之变。
当明英宗朱祁镇,欲效法朱棣故事一展武功之时,却落得一个为瓦剌也先俘获,五十万大军损失殆尽、66位功勋战死的结局。获得了土木堡大胜后,瓦剌又裹挟明英宗兵指北京。
此时的京畿内只有老弱病残,勤王大军短时间内也无法抵达,面对来势汹汹的瓦剌大军,摆在大明王朝面前的是战、和亦或者逃遁。
坦白讲,这样的举措,其实于国有亏,但不至于被万事唾弃。在景泰年间,他出知佥都御史时,面对黄河水患频发的问题,运用自己对水利的熟知,以置水闸、开支
流、疏浚运河的措施,成功的治理了黄河水患,也是潘季驯之前明朝最好的治水专家。
可惜的是,当历史来到风口。在讲究闻达天下的文人希冀之下,当听闻石亨等人的密谋后,他很自然的
选择加入。他要的就是扶立新君,闻达天下。他也果真成功了,朱祁钰的病重、朱见济的早夭,于谦这位忠臣的“社稷为重”,成就了他的宰辅之职。
但杀害于谦
,也终于让他成为了秦桧一般的人物,而膨胀的权利欲,也让石亨、曹吉祥之间明争暗斗,徐有贞也被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吉祥,以撒布谣言的方式搬到,从宰辅到广东参政,后又为石亨所奏,直接被流放云南。
名利也成为了过眼云烟,明英宗天顺四年,石亨罪发,徐有贞才得以准允回家。过了十余年的 浪迹山水生活后,明成化八年,年65岁而卒。
但这些知遇之恩,在利益面前,其实显得脆弱不堪。在朱祁钰病笃之时,石亨也正是靠着手握大权,成为夺门之变,于谦被杀的始作俑者。成为忠国公后,这位大将恃宠而骄、骄横跋扈,既有随意拔擢亲故之罪责,更有干涉朝政、诬告大臣之实,甚至还有奏疏要求朱祁镇为他家祖墓立碑这样的举动。终于天顺三年,他的侄子谋反而诛,他本人也被削官为民,随后次年正月便以谋反之罪,被下狱,死在狱中,连同他的亲故也都被杀。
于是,便有了《明史》上曹吉祥问:“历史上可有宦官子弟为天子吗”这般忤逆之语,而可能是曹操的魅力,给予了他信心,决定谋反。趁凉州外患告急之时,他决意由嗣子曹吉钦领兵入内反叛。但到底是事情泄露,为都指挥马亮上禀,英宗也果断将曹吉祥下狱,这场叛乱不日也被平定曹钦被杀,曹吉祥也被凌迟处死。
“夺门之变”的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首先说说三个人里走霉运较早,下场也最“幸运”的一个: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徐有贞。身为宦官的曹吉祥,充分发挥“岗位优越性”,指使宫中的宦官散播徐有贞坏话,把徐有贞坑到广东省做参政。
紧接着在徐有贞到任路上,做武将的石亨又凶狠补刀,派人四处散发有关于徐有贞的匿名信,果不其然气的明英宗再下严旨,毫不犹豫把徐有贞放逐云南省,受了很多年活罪。只不过也正因走霉运过快,这奸险小人也因祸得福,躲开了下面京城的那几场腥风血雨,几年后被放归苏州市故乡,算得上捡了条命。
下面,便是三个人里最强悍的一个:“忠国公”石亨。石亨并没有三国曹操的本领,却摆三国曹操的谱,下场也可以想:天顺四年,石亨被锦衣卫下狱。身经百战的他,却没抗住锦衣卫的严刑,经过一连串严刑拷问后,啥都没招出来,就给活活打死在牢中。侄子石彪紧接着以谋反罪被斩。嚣张一时的石亨家族,就此完蛋。
最终便是三个人里下场悲催,也最犯二的一个:司礼监掌印宦官曹吉祥。石亨的倒台过程,称得上步步犯二。但曹吉祥下面的表现,才证明啥叫花样犯二。以明王朝的中央集权,曹吉祥也知道谋反成功概率很低,因此他也很用心的准备,还特意找钦天监的心腹看天象,挑中了天顺五年七月的一个黄道吉日,真就在这“吉日”举兵了。
殊不知一开打就傻了眼:这天怀宁侯孙镗率领的西征军,刚好正在调派,这一下正撞刀口上。曹吉祥的“亲兵”们,经一夜恶战如数被杀。一败涂地的曹吉祥,也在三天后被拉上法场,以“凌迟严刑”了断一辈子。
夺门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徐有贞结局如何?
夺门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徐有贞被石亨嫁祸入狱,被贬为庶民,流放云南,最后又被赦免赋闲在家。
徐有贞,原名徐珵, 出生于1407年,1433年进士及第。五十少进士,人家徐珵26岁被选为庶吉士,做了翰林院编修。要知道,明朝进士一甲、二甲可都是全国最优秀的人才,然后再次经过考试才能有机会成为庶吉士。明代的翰林为政府储材之地,惯例是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庶吉士号称"储相",能成为庶吉士的都有机会平步青云。
当时大明官员们自我介绍的时候,常常说我是哪年进士,然后着重说自己是庶吉士。庶吉士基本上是做高官的保障,妥妥的高级干部培训班。徐珵身为庶吉士,做了皇帝近臣,平时负责起草诏书,还要为皇帝讲解经籍。明代内阁大臣共计一百七十多人,而由庶吉士出身的占了总数的九成。
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钰病重。徐有贞和石亨、曹吉祥几人密谋,拼一次人生富贵机会。于是以保护京城为由,调集官兵入城。石亨打开长安门,将军队放入皇城,而后反锁宫门。石亨、徐有贞等人直奔南宫,破墙而入,拥立朱祁镇复位。当时徐有贞等人都跪伏在地,高呼万岁,然后宣布朱祁镇复位,并催促群臣进殿朝贺。复辟后,朱祁镇便对夺门之变的功臣大加封赏,其中徐有贞兼任翰林学士,进内阁参预机枢政务,还做了兵部尚书。
祁镇复辟后,徐有贞等就立即把于谦下狱。徐有贞诬陷于谦打算迎立襄王世子为帝。朱祁镇本来无意杀于谦,说"谦实有功",但是徐有贞回复道:"不杀于谦,此举无名"。朱祁镇真的没有办法了,只好下令收押于谦。
后来石曹二人下黑手,徐有贞被捕入狱。之后将他贬为广东参政。一招不行,石亨又嫁祸徐有贞,将已经启程的徐有贞抓回,却查无实据。最终,徐有贞贬为庶民,流放云南。
“夺门之变”的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是什么下场?
我来说下个人的看法。
公元1457年,石亨、曹吉祥、徐有贞三人密谋发动“夺门之变”迎立被幽禁在南宫的太上皇朱祁镇复位,此后,三人飞黄腾达,手握大权无人能比。然而,盛极而衰,仅仅五年时间,三人便先后覆灭,其中,除了徐有贞苟活于世外,其他二人先后被杀。
从时间顺序来看,徐有贞最先出事,被贬至云南当大头兵;之后,则是石亨被处死。而曹吉祥虽然也是被处死,但,他曾与其养子曹钦密谋,进攻皇宫废黜明英宗朱祁镇!在死前也搞了一个大事件。
之所以会如此,除了他们三人间的矛盾外,还有正直大臣李贤的推波助澜。毕竟,三人为一己之私,冤杀于谦,让李贤十分愤慨,也让他决定要掀翻三人,主持正义为于谦讨回公道。恰好,三人本就有矛盾,也让李贤有了各个击破的可能。
最先失势的徐有贞,天顺元年便被贬至云南参军,四年后返回老家苏州,苟活十余年
和石亨、曹吉祥相比,徐有贞是科举出身,有着自己的理想。当他通过“夺门之变”的功劳入阁之后,积极处理王朝各种事务。而石亨、曹吉祥二人,则贪污受贿、任人唯亲,搞得朝堂乌烟瘴气。这就注定了徐有贞和他们二人的决裂,也正是在这场斗争中,徐有贞失势,二次被捕入狱(大名鼎鼎的“诏狱”),之后被贬至云南参军。
此时,距离于谦被杀不过四个月的时间。
第二位石亨,嚣张跋扈,头脑简单,被明英宗于天顺四年处死
对于石亨、曹吉祥、徐有贞三人来说,明英宗可能反感他们的在朝堂中的做法,但,毕竟,是这三人帮助自己复位,皇帝对他们十分宽容。即使,明英宗在铲除石亨的全部帮手之后,也不愿按照众人的提议将石亨职位全部革除。
但,经过李贤的努力,让英宗意识到“夺门之变”不过是他们三人的投机之举。一旦失败,将会让自己万劫不复。为此,英宗终于下定决心,处死了嚣张跋扈的石亨。
此时,为天顺四年正月,朱祁镇下诏以谋反罪处斩石亨。
最后一位,也是差点闹出大事的人,太监曹吉祥于天顺五年被处死
面对自己的“同事”接连出事,三人之一的曹吉祥,十分有危机感。但,曹吉祥却并没有退而自保或祈求明英宗的宽恕,而是与其养子曹钦密谋,进攻皇城,谋杀朱祁镇。
天顺五年,七月,曹钦依靠自己豢养的鞑官,开始了计划。不过,中途被一位叫马亮的人走漏消息,让皇宫的朱祁镇提前逮捕了接应者曹吉祥。之后,在将领孙镗的带领下,经过一天的战斗,最终平定了曹钦等人,恢复了都城的平静。
天顺五年,七月王日,曹吉祥被英宗处死。至此,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覆灭,而跟随他们的人也陆续被处理。
综上所述,从天顺元年,到天顺五年,“夺门之变”的三人,先后被解决,被冤杀的于谦也最终被宪宗朱见深恢复了声誉。
害死民族英雄于谦的四个奸臣是谁?他们最后的下场又是什么?
明朝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后,瓦剌骑兵长驱直入,直抵北京城下。面对危局,兵部尚书于谦挺身而出,指挥北京保卫战,击退瓦剌,挽救了大明王朝。可是八年后,于谦却被五花大绑,推上了西市,最终落得抄家斩首的下场。于谦的人生结局堪称悲惨,那么迫害他的奸臣们是什么下场呢?
害死于谦的奸臣主要有四个人,他们身份可不简单,既是“夺门之变”的功臣,也可以说是明英宗的大恩人。这四个人分别是武清侯石亨、左副都御史徐有贞、司设监太监曹吉祥、左都御史杨善。他们在夺门之变后,力主除掉于谦,甚至向明英宗说道:“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
徐有贞是进士出身,身材不高,但却非常聪明,他其实很有才华,“凡天官、地理、兵法、水利、阴阳方术之书,无不谙究”。不过,徐有贞在土木堡之变后,因主张迁都,从而与于谦结怨。夺门之变中,徐有贞充当军师的角色,指挥调动有方,最终让明英宗再度登上皇位。
当天,明英宗就让徐有贞进入内阁,第二天晋封为兵部尚书,后来又加封其为武功伯。徐有贞毕竟是文臣,夺门之变后与石亨、曹吉祥等人发生矛盾,相互攻讦。最后徐有贞没有斗过石亨等人,丢掉了官职、爵位,被流放到金齿为民。石亨死后,徐有贞得以返回故里。明宪宗即位后,“复冠带闲住”。成华八年,66岁的徐有贞病死。
杨善没有考上功名,他是在靖难之役中,因守城有功,才得以进入官场的。杨善是官场的“老油条”,靠着巴结权贵,得以高升的。景泰帝即位后,杨善作为使者前往瓦剌,他能言善辩,居然把明英宗迎接了回来。杨善也参加了夺门之变,因此被封为礼部尚书、兴济伯。天顺二年,杨善病死,终年七十五岁。
石亨是明朝时期的一员猛将,“善骑射,能用大刀,每战辄摧破”,凭借着战功成为明朝的边将。北京保卫战期间,石亨率军激战五日,击退瓦剌骑兵,是当时功劳最大的武将。可是石亨是个野心家,景泰八年正月,他发现景泰帝病重,于是与徐有贞、曹吉祥等人联合,发动了夺门之变。
明英宗复辟后,加封石亨为忠国公,“眷顾特异,言无不从”。石亨骄横跋扈,“其弟侄家人冒功锦衣者五十余人,部曲亲故窜名夺门籍得官者四千余人”。不仅如此,石亨还干预朝政,排斥异己,这引起了明英宗的不满。天顺四年正月,石亨被下狱,准备以谋反的罪名,将其处死。二月,石亨死于狱中。
太监曹吉祥原是王振的人,由于他身在宫中,对于宫中的情形了如指掌,所以夺门之变中,他的作用非常关键。事成之后,曹吉祥也得到了大量的封赏。不过随着徐有贞、石亨的倒台,曹吉祥也感到了危险,他居然想发动政变。不过,这场叛乱最终被平定。天顺五年,曹吉祥被押赴西市,凌迟处死。
夺门之变中石亨等人是什么样的下场?
夺门之变是指朱祁钰在位期间,石亨、政客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等人拥戴被朱祁钰软禁起来的朱祁镇复辟的政变。身为功臣,石亨得以权倾朝野。但没有几年,他就被朱祁镇关进了监狱,病死在了狱中。他的党羽和家属下场也不好,也都被下狱,坐谋叛律斩。
石亨早年间在边关抗击瓦剌,颇有战功,可以说其能力还是不错的,也是名声在外了。后来当时的皇帝明英宗受太监王振的蛊惑,御驾亲征,结果爆发了土木之变,大明全军覆没,就连明英宗朱祁镇也给做了俘虏,这实在是大明的悲剧。
明英宗被俘后,北京方面在于谦的主持下,拥立朱祁钰为皇帝,还打赢了北京保卫战,暂时解除了北方的威胁。
而石亨因为常年与瓦剌作战,经验丰富,于是他得到了于谦的举荐,掌管五军大营,晋升为右都督。在北京保卫战中,石亨也是立了大功的。可是一切都稳定后,瓦剌却给大明放了一个大雷,他们把俘虏明英宗给放了回来,这显然比他们派兵入侵还要管用。
毕竟朱祁钰已经做了皇帝,让他放弃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朱祁钰又不敢杀了朱祁镇,所以把他软禁了起来。朱祁钰也曾立自己的儿子为接班人, 但可惜的是他儿子早夭了。这对他的打击很大,也让朝堂变得微妙,很多大臣不得不考虑接班人的问题了。
于是石亨和政客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等人趁着朱祁钰生病期间,拥立朱祁镇复位了,这就是夺门之变。
对于朱祁镇来说,能够复位,这三位的功劳是很大的。所以石亨等人掌握了朝政,权势熏天。石亨有首功,封其为忠国公,特加恩宠,言无不从。但此后,石亨权欲膨胀,他的弟、侄家人冒功进官者50余人。不仅如此,他还大兴冤狱,陷害忠良。久而久之,让朱祁镇受不了了。他虽然是被这三位拥立的,但他可不是无能之辈,对于石亨的做法非常不满。
后来,石亨受其侄子谋反和凌辱亲王罪株连,停止上朝参见,削官为民,并究治石亨朋党,悉数罢黜。没有多久,锦衣卫指挥使逯杲上奏石亨心怀叵测,朝中大臣对其也颇有怨言,朱祁镇下诏令石亨下狱,以谋反罪处斩,并没收其家资。没有多久,石亨就死在了狱中。
明朝夺门之变英宗复位后,徐有贞和石享的结局如何?
徐有贞和石享的结局完全不同,石享谋定造反,被人告发,被朱祁镇关进监狱,不久就死在监狱里了。而徐有贞因为夺门之变被朱祁镇流放广东。
朱祁钰死后,朱祁镇被几个朝臣以发动夺门之变拥护着上位,成功地当上了君主。此次夺门之变的主要功臣其中就有徐有贞和石享。他们两个还有曹吉祥在景泰帝还没有驾崩的时候就已经商量着要拥护朱祁镇上位,为了得到更多的政治回报也是不择手段了。朱祁镇上位之后,重新整理了朝廷的官员,并且对这三个帮助他上位的人赏以高官侯爵。
夺门之变后,徐有贞和石享已经掌握了朝中大权。徐有贞有自己的抱负理想,但是他的品行却不为人称道。徐有贞希望自己能够在自己的政治仕途上大展身手,他也的确做到了兵部尚书等高官职位。在杀于谦这件事他存在私心,但是他的确也为朱祁镇办了很多有用的事情,而且他实实在在的是为了朝廷政务考虑。后来朱祁镇明白夺门之变其实是他被利用之后,他立即采取措施处理了当时的功臣,徐有贞也在其中。于是徐有贞被流放广东,后来也就默默无闻了。反观石享,他性格猖狂,不知进退,在得到朱祁镇宠信之后,反而变本加厉,越来越嚣张跋扈,而且还不把朱祁镇放眼里。后来居然跟人谋划造反,被人告发之后,朱祁镇把他关进监狱,后来也死于监狱之中。这也是他行事张扬的下场。
徐有贞跟石享的结局完全是因为他们的为人跟处理事情的方式所导致。所谓一步错,步步错,他们两个为了得到更多的政治利益,不惜自己的节操,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在历史上落得如此下场。
明朝的夺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后,结局怎么样呢?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七日,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通过“夺门之变”拥立明英宗朱祁禛复位,不久又发生了著名的“石曹之乱”,结局是:夺门之变的三大功臣两死一贬。
三“功臣”夺权,徐有贞被贬
明英宗复辟后,对三位“功臣”大加提拔重用,一时间三人权倾朝野。
诛杀于谦等代宗旧臣
三“功臣”为夺权,矛盾激化、水火不容
于谦等人被诛杀后,朝中已是徐、石、曹等三“功臣”的天下,三人开始大肆培植党羽扩张自己的势力,石亨侍功自傲,狂妄至极,大肆为四千多名部下冒领军功,遭到全国各地守将的不满,还伙同曹吉祥肆意掠夺民田,无恶不作。而此时,徐有贞已被设为内阁首辅,因此受到石、曹二人的嫉妒,二人遂计划除掉徐有贞。很明显,三人此时已分为两派,徐有贞自己一党,石、曹二人一党。
不久,御史耿九畴弹劾石、曹二人非法圈地,英宗对御史的做法非常赞善,这让一旁的石、曹二人怒火万丈,曹吉祥建议英宗治御史诬陷之罪,英宗不允,石亨计上心头,在一旁添油加醋,说御史背后的主使者是徐有贞和李贤等,三人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
石、曹再次进谗言,徐有贞等被贬
石、曹二人一不做二不休,指使属下党羽锦衣卫指挥使门达、给事中王铉等人向英宗一同上疏诬陷徐有贞,并指出,御史耿九畴是徐有贞、李贤的党羽,徐、李二人唆使耿九畴诬陷石亨、曹吉祥非法圈地一事。而曹吉祥更是故作可怜,在英宗面前痛哭流涕:“臣等万死一生,舍命迎皇上复位,内阁大臣一定要杀了我等而后快!”心软的英宗,改变了立场,将徐有贞、李贤等人随即贬了职,却依旧重用石、曹二人。
关于夺门之变和夺门之变功臣们的下场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请阅读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不代表我们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qycseo.com/yunying/2435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