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关于隔墙有耳,以及隔墙有耳是什么物理现象的资料,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 1、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及解释
- 2、生活中的50个物理现象及解释
- 3、声音可以绕墙是因为声波的什么现象?
- 4、隔墙有耳的物理解释
- 5、隔墙有耳 是什么声象现象
- 6、怎么用物理向幼儿解释隔墙有耳这个词?
- 7、为什么隔墙有耳这句话与衍射有关?它不是介质中声音的传播吗?
- 8、“隔墙有耳。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不见其人,先闻其声”分别主要涉及什么物理知识?
- 9、初中物理中有哪些简单的物理现象
- 10、下列两句话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是:(1)隔墙有耳:.(2)长啸一声,山鸣谷应
本文提供多篇内容参考,可直接点击跳转详细解答
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及解释

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及解释
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及解释,在生活的时候,有很多的物理常识或者是是化学常识的,我们觉得很神奇,但其实我们早就学习过相关知识了,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及解释。
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及解释1
1、下雪不冷化雪冷——下雪放热、化雪吸热。
2、水往低处流——万有引力。
3、摔倒在地感觉疼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4、刹车摔倒——惯性。
5、在马路上撒盐——降低雪的融点。
6、樟脑球不见了——升华。
7、温度计——热胀冷缩。
8、搓手取暖——做功改变内能。
9、禁止高空抛物——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10、红灯作为警示灯——红光波长长。
11、筷子放在水里折断了——光的折射
12、3D电影——偏振光。
13、花样滑冰——角动量守恒。
14、回声——声波可以被反射。
15、隔墙有耳——声波的衍射。
16、游泳圈——浮力。
17、深海鱼捞上来就死掉——液体内部有压强。
18、千斤顶——帕斯卡原理。
19、指南针指南——地球存在磁极。
20、用软管换鱼缸水——虹吸原理。
21、电磁炉加热——安培涡电流原理。
22、微波炉加热——分子共振改变内能。
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及解释2
1、做饭时,厨房有很多“白气”——先是水汽化产生的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遇冷又液化而成的小水滴。
2、水沸腾壶盖被顶起——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
3、烧开水时,壶嘴附近几乎看不到“白气”。而是在离开壶嘴一定高度处可以明显地看到呼出的“白气”——白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壶嘴处温度高,接近于水蒸气的温度,水蒸气不易液化,而一定高度处温度低于水蒸气的温度,导致水蒸气遇冷液化。
4、炒菜时,把附在食物上的`少量的水一下子放入高温的油中,水便爆发性地汽化。这样,周围的油飞溅起来——水的沸点低于油的沸点。
5、锅铲、手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炳都是木头或塑料——木头、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饪过程中不烫手。
6、炉灶上面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的对流,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远离排风扇处压强大,压强差使厨房里的油污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房间。
7、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满时,瓶口处有层气体,它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的散失。
8、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常会看到瓶塞马上往上跳一下,(有时会脱离瓶口掉在地上)——这是因为随着开水的倒出,进入了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很快膨胀,压强增大,推开瓶塞。
9、冬季喝刚出锅的汤时,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象并不烫,但喝起来却烫口,因为汤面上一层油阻止了汤的蒸发,热量的散失少,温度不易降低。
10、磨刀时要往菜刀上洒水——因为刀与磨石摩擦生热,刀的温度过高时钢铁硬度会减小,刀口就不锋利了,洒水后吸收了热量,刀的温度就不会升得过高了。
11、刀刃磨的很薄——压力一定,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12、炒菜时,很快就能尝咸味,而淹咸菜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尝到咸味——炒菜时温度高,分子运动快(扩散快)很快就能尝到咸味,淹咸菜温度低,分子运动慢,很长时间才可以尝到咸味。
13、高压锅的原理——利用了沸点跟气压的关系。
生活中的50个物理现象及解释
1,下雪不冷化雪冷——下雪放热,化雪吸热。
2,水往低处流——万有引力。
3,摔倒在地感觉疼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4,刹车摔倒——惯性。
5,在马路上撒盐——降低雪的融点。
6,樟脑球不见了——升华。
7,温度计——热胀冷缩。
8,搓手取暖——做功改变内能。
9,禁止高空抛物——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10,红灯作为警示灯——红光波长长。
11,筷子放在水里折断了——光的折射
12,3D电影——偏振光。
13,花样滑冰——角动量守恒。
14,回声——声波可以被反射。
15,隔墙有耳——声波的衍射。
16,游泳圈——浮力。
17,深海鱼捞上来就死掉——液体内部有压强。
18,千斤顶——帕斯卡原理。
19,指南针指南——地球存在磁极。
20,用软管换鱼缸水——虹吸原理。
21,电磁炉加热——安培涡电流原理。
22,微波炉加热——分子共振改变内能。
声音可以绕墙是因为声波的什么现象?
选择d。
发声体产生的振动在空气或其他物质中的传播叫做声波。声波借助各种介质向四面八方传播。声波通常是纵波,也有横波,声波所到之处的质点沿着传播方向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声波的传播实质上是能量在介质中的传递。
声波是声音的传播形式,发出声音的物体称为声源。声波是一种机械波,由声源振动产生,声波传播的空间就称为声场。人耳可以听到的声波的频率一般在20Hz(赫兹)至20kHz之间。
声波可以理解为介质偏离平衡态的小扰动的传播。这个传播过程只是能量的传递过程,而不发生质量的传递。如果扰动量比较小,则声波的传递满足经典的波动方程,是线性波。如果扰动很大,则不满足线性的声波方程,会出现波的色散,和激波的产生。
声音始于空气质点的振动,如吉他弦、人的声带或扬声器纸盆产生的振动。这些振动一起推动邻近的空气分子,而轻微增加空气压力。压力下的空气分子随后推动周围的空气分子,后者又推动下一组分子,依此类推。高压区域穿过空气时,在后面留下低压区域。
当这些压力波的变化到达人耳时,会振动耳中的神经末梢,我们将这些振动听为声音。
隔墙有耳的物理解释
要分几种情况,归纳:
1.如果房间打开门窗,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当遇到高大的障碍物时被反射,隔壁房间能清楚地听到。
2.如果房间门窗关闭,声音通过空气---墙壁---空气传播,声音很弱。
3.如果房间门窗密闭(门窗的缝隙要加强防漏)即相当于密室,人必须贴在墙上听,或制作纸筒放大声音窃听。
4. 另外,假如有缝隙,声波会衍射,那就很容易传播了
隔墙有耳 是什么声象现象
衍射可以理解为“绕射”,即波绕过障碍物(或小孔,下同)继续传播的现象。 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波的波长大于或等于障碍物的尺寸。 当波的波长较小时,则不易发生明显的衍射,表现出直线传播的特点:如光的波长较小,所以我们常说光沿直线传播;但当障碍物尺寸也较小时,则光也会发生衍射现象,生活中的实例有:物体影子的边缘是模糊的,没有清晰的边界,就是因为光发生了衍射。 声波的波长一般较大,声波的波长范围为17米至1.7厘米(人耳),所以声音往往可以绕过较大尺寸的物体,如墙体等。再如生活实例:夜晚迎面开来亮着大灯的汽车向你鸣笛,你用一只手掌放在眼前可以遮挡汽车的灯光,却不可以用一只手掌放在耳朵前遮挡汽车的喇叭声。
怎么用物理向幼儿解释隔墙有耳这个词?
你可以像幼儿园的孩童们这样解释:
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所以隔着一面墙才可以听到对面的声音,这就是隔墙有耳的由来。
如果满意请及时哦,。
为什么隔墙有耳这句话与衍射有关?它不是介质中声音的传播吗?
声波绕开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就是衍射,而介质中的声音传播就不属于衍射,“隔墙有耳”的原因主要是声音衍射造成的,但是同样有很小很小一部分通过墙壁传播,但是基本听不见。
“隔墙有耳。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不见其人,先闻其声”分别主要涉及什么物理知识?
"隔墙有耳"-----主要强调固体(墙)能够传播声音。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主要是只是指声音的反射,是回声现象。
"不见其人,先闻其声"-----强调的是声因可以绕过障碍物,是声音的衍射知识(如果墙厚的话,就只要是衍射了)。如果墙是很薄的,那么墙的传音效果也很好了,但是光却不可以传播,这时就还可以解释为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初中物理中有哪些简单的物理现象
1 物态变化,如水的蒸发,沸腾。还有升华,凝华等
2 运动学里 ,惯性;重量不同的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到达地面的时间相同
3 声音。隔墙有耳,说明声音能够通过其他介质传播
4光。 彩虹,是光的折射产生的
5 磁场,指南针,右手定律
下列两句话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是:(1)隔墙有耳:.(2)长啸一声,山鸣谷应
“隔墙有耳”是指声音可以通过固体(墙)传播;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声音遇到山谷被反射回来的现象,说明的是回声.
故答案为:固体能传播声音;回声.
关于隔墙有耳和隔墙有耳是什么物理现象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请阅读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不代表我们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qycseo.com/yunying/2594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