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关于龙头拐杖设计图,以及龙头拐杖制作方法的资料,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 1、这张图什么意思
- 2、何谓吉祥图案?谈谈你对明清时期在各种设计中大量使用吉祥图案的认识
- 3、你知道相传“老寿星”手中的“龙头杖”和“大葫芦”各有什么作用
- 4、光绪二年的龙头拐杖上有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剩下好多不一样字体的福和寿。值多少钱
- 5、急求一个科技小发明,自己能做出来的,要对生活有利,也可以把现有的物品改进,2.16给我,好的给100悬赏。
- 6、扁拐是什么东西?
- 7、你知道相传“老寿星”手中的“龙头杖”和“大葫芦”各有什么作用
本文提供多篇内容参考,可直接点击跳转详细解答
这张图什么意思

这是个心形图片。
“心形”是一种图案,它起源于中国的甲骨文的“心”字。是表达人们心中美好情感。
汉字“心”,不仅仅表示心脏,而是有着丰富的内涵。
古时候科学技术并不发达,在明代以前,中国的古人一直认为,人的一切思维活动也是由心产生的。所以,古人认为心不光是一个脏器,更是一个主管思维的器官,认为一切思维情感皆由心生。心形后来也就演变成为表达人们心中美好情感的一种象征符号。
何谓吉祥图案?谈谈你对明清时期在各种设计中大量使用吉祥图案的认识
吉祥图案指以含蓄、谐音等曲折的手法,组成具有一定吉祥寓意的装饰纹样。它的起始可上溯到商周,吉祥图案起始于商周,发展于唐宋,鼎盛于明清。明清时,几乎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
明清吉祥图案最为突出的特征是意蕴丰富,这些丰富的意蕴背后隐喻着世代相传的中华民众独特的文化思维观念。这种观念必须具有表达民众意愿的指称意义,能准确反映的民众社会生活并具有群体性意义。众多的吉祥图案,内容繁杂,如果按照吉祥的内涵和意蕴加以归纳,可用福、禄、寿、喜来概括。福禄寿喜财寄托了良好愿望,渲染了喜庆气氛。
(一)、福
有关“福”字的作为吉祥的记录,最早见于《尚书》:“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意林》里称五福:寿、富、贵、安乐、子孙众多。福的全面意义为幸福美满,是人们极其向往的目标。人们总是希望幸福降临在自己身上或福临家门。于是,与“福”相关的传说、成语等应运而生,表达福气、福运、幸福的图案也随处可见。
1、福神与吉祥
在民间传说中,掌管幸福之神称为福神。关于福神的说法,有几种传说。一说指岁星,二说指天官(图 2-1),三说则为阳城。古代称木星为岁星,传说木星照临的地方有福。后来,福星逐渐被人们人格化后便成了福神。天官的形象在历代年画中出现,称为“天官赐福”。其形象为头戴天官帽,项挂金锁,左手执如意,足登朝靴,慈眉善目,五绺长髯飘洒胸前,一派喜颜悦色、雍容华贵之态。有的天官身边画一童子,手捧花瓶,瓶中插着牡丹、玉兰等,寓意“玉堂富贵”。在农历新年之时,人们张贴这种年画,以求天官赐福,带来好运气。
天官作为福神,是由道教信仰演变而来的,而阳城福神,则是由历史人物演变而来的。据说中唐时期,皇帝偏好侏儒,常选道州矮人中相貌较好者为宫奴。当时阳城任道州刺史,因看不惯朝廷的这一做法,上表谏阻,后被贬为州民。最后郡民立祠绘像供奉他,人们逐渐把阳城奉为“福禄神”,以希冀他降福解厄。在中国民间吉祥图案中,福禄寿三星常画在一起,它们分别象征福气、官禄和长寿。
2、福字与吉祥
每到春节时,人们便在屋内挂上“福”字,多是用墨汁写在大红纸上,贴在大门外的称为“出门碰福”,贴在床头的,叫“全家幸福”,贴在粮仓上的,叫“满福”,贴在堂屋正面的,大都将“福”字倒贴,叫“福到了”,以示吉祥 。人们将一百种字体不同的福字组合在一起,或组成圆形或方形,称为“百福图”(图 2-2),深为民众所喜爱。
另外,还有“福字灯”、“老福字”及“花鸟字体”等形式,多用于节日装饰、画稿、建筑、雕刻等处。
3、蝙福与吉祥
蝙福是一种能飞翔的哺乳动物,形状似鼠,又名仙鼠、飞鼠,喜于夜间飞行,捕食蚊蚁等小昆虫。
关于蝙福的故事很多,《伊索寓言·蝙蝠与黄鼠狼》里讲:蝙蝠掉落在地上,被黄鼠狼叼去,他请求饶命。黄鼠狼说绝不会放过他,自己生来痛恨鸟类。蝙蝠说他是老鼠,不是鸟,便被放了。后来蝙蝠又掉落了下来,被另一只黄鼠狼叼住,他再三请求不要吃他。这只黄鼠狼说他恨一切鼠类。蝙蝠改口说自己是鸟类,并非老鼠,又被放了。这样,蝙蝠两次改变了自己的名字,终于死里逃生。
在很多诗词、故事、寓言、传说中,蝙福都是描写的对象。而在中国吉祥图案中,蝙福是幸福、吉祥的代称。因“蝠”与“福”谐音,人们以福表示福气,蝙福便成了好运与幸福的一种吉祥象征物。人们把蝙福形象加以变形,使它的形象美轮美奂,姿态万千。人们常常用二只、五只蝙福形象来表达双福、五福的含义,也常常把蝙福同寿桃、牡丹、梅花等共同组合
表达更为丰富的内涵。如将常春花、寿桃和蝙福组成“福寿三多”、将多个寿字与多个蝙福组成“多寿多福”、将五个蝙福围着一个寿字叫“五福捧寿”、将蝙福与古钱与组成“福在眼前”、将祥云与多只蝙福组成“万福流云”(图 2-3)。
表达福气的吉祥图案还有很多,如“牡丹”、“宝相花”、“四君子”、“如意纹”、“祥云纹”、“古玉纹”、“四艺纹”、“八吉祥”、“火纹”、“水纹”、“五毒纹”、“方胜纹”、“博古纹”、“阿福图”、“吞口纹”、“四灵图”等等。各种纹样组合起来表示福气的还有“平升双福”、“福缘善庆”、“翘盼福音”、“纳福迎祥”、“五福和合”、“福寿如意”、“万事如意”、“四季平安”、“富贵万代”、“太平有象”、“百事大吉”、“岁寒三友”、“三阳开泰”、“一团和气”、“万象更新”、“五谷丰登”等等。
(二)、禄
所谓禄,是指官吏的职位和俸给。“禄”在六书中属形声字,从示,录声,本义是福气、福运。《说文解字》中解“禄,福也”,《诗经·小雅·瞻彼洛矣》有“福禄如茨”。在人们心目中,获得“禄位”,“禄荫”是美好吉祥的,成语中有“持禄交养”、“功名利禄”、“加官进禄”,《汉书》载“身宠而载高位,家温而食厚禄”。加官进禄不仅是旧时为官者的朝思暮想的事情,也是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愿。吉祥图案中,有大量与“禄”相关的内容。
1、禄神与吉祥
禄神来自禄星,《史记·天官书》说文昌宫的第六星专掌司禄之禄星。后来,禄星逐渐转化为禄神。过去,士人们拼命地追求并希望禄星高照,升官发财,崇拜禄神便是自然的事情。关于禄神的传说和附会有多种,一是禄神附会为张仙,二是禄神附会后蜀皇帝孟昶为“送子张仙”。一说是四川眉山张远霄,五代时在四川青城山成道,得“四目老翁之弓弹,击散人家之灾浸”,因为传说他能够为百姓驱散灾祸,所以被拥戴为神仙。二说是后蜀被宋太祖赵匡胤所灭,后蜀皇帝孟昶的爱妃花蕊夫人被掳入宋宫,为宋太祖所宠。
花蕊夫人时时怀念前夫,于是画了一张孟昶挟弓射猎的画像挂在寝宫。一天,赵匡胤见到此画询问其故,花蕊夫人诡称“此我蜀中张仙,祀之令人有子。”这个故事很快传到民间,有的村妇求子心切,纷纷挂起张仙像,后来孟昶死后便成了“张仙”,受到后世的祀奉。传统戏曲中有“禄星抱子下凡尘”之类的唱词,即指“送子张仙”。禄神在风俗画、吉祥图案中十分流行,民间也倍受欢迎。“加官进禄”(图 2-4)、“马上封侯”、“平升三级”等吉祥词语就是很好的说明。
2、鹿与吉祥
《诗经·小雅·鹿鸣》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大宴群臣宾客的诗篇,以鹿鸣起兴,表达了祥和之义。鹿具有美丽的外形和温驯的性格,被看作善灵之兽,可镇邪。鹿与“禄”谐音,象征着吉祥富裕,又象征着帝位,还象征着长寿。
鹿象征着吉祥、富裕。民间吉祥图案中,以“鹿”代“禄”由来已久。一百只鹿在一起称为“理禄”,鹿和蝙福在一起,称作“福禄双全”,鹿和福寿在一起,表示“福禄寿”,鹿和鹤在一起,表示“六合同春”,两只鹿在一起,表示“路路顺利”等等。
鹿象征着帝位。《汉书·蒯通传》载:“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晋书·石勒》载记“勒笑曰:‘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后来,人们常以“逐鹿”喻争夺天下,鹿成了帝位的象征词。
鹿象征着长寿。东晋葛洪《抱朴子》:“鹿寿千岁,满五百岁则其色白。”《述异记》:“鹿一千年为苍鹿,又五百年化为白鹿,又五百年化为玄鹿。”在一此少数民族中,常常在寿礼时给寿星献鹿角,或在供案上放置鹿角,以表示对庆寿者的祝福。正因为禄与爵位有关,古代青铜器爵也成为吉祥物。爵为古代酒器,后演化为礼器,盛行于商代和西周。《诗经·小雅·宾之初筵》:“酌彼康爵,以奏尔时。”《礼记·礼器》云:“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后世爵成为较高地位的象征,成为祝愿官运亨通、飞黄腾达的吉祥物,吉祥图案中,有一童子向天官献爵,称为“加官进爵”。
表示禄的吉祥图案还有很多,如“鲤鱼纹”、“五瑞图”、“八骏图”、“狮子纹”、“龙凤纹”等等。带有吉祥含义的还有“丹凤朝阳”、“百鸟朝凤”、“凤戏牡丹”、“喜报三元”、“一品当朝”、“一路连科”、“冠带流芳”、“马上封侯”、“红顶花翎”、“金榜题名”、“玉树临风”、“一甲一名”、“二甲传胪”、“魁星点斗”、“海水江涯”、“五子登科”、“旭日东升”、“平升三级”、“带子上朝”、“禄位高升”等等。
(三)、寿
寿,意为高寿,长命百岁。《庄子·盗跖》:“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长寿幸福,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诗经·天保》:“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是群臣祝福君主的诗篇。在《尚书·洪范》中,寿为五福之首。
1、寿星与吉祥
寿星,是汉族神灵崇拜之一,又名老寿星、南极老人。《史记·天官书》“曰南极老人。老人见,治安;不见,兵起。”《宋史·吉礼注》:“‘秋分日,祭寿星于南郊。寿星,南极老人星也。'《尔雅》云:‘寿星,角、亢也。'《注》云:‘数起角、亢,列宿之长,故云寿星。'唐开元中,特置寿星坛,常以千秋节日祭老人星及角、亢七宿。请用祀灵星小祠礼,其坛亦如灵星坛制,筑于南郊,以秋分日祭之。”寿星不仅是长寿的象征,也是天下安泰象征(图2-5)。所以,人们顶礼叩拜,祭之以求延寿、幸福。清代翟灏撰《通俗编》云:“世俗画寿星像,头每甚长。”我们所见寿星画像,是一位慈祥老翁。在各种吉祥画中,仙翁弯腰弓背,身量不高,慈眉悦目,笑逐颜开,白须飘逸,一手拄着龙头拐杖,一手托着仙桃,最突出的是有一个凸长的大脑门,身边还常常有一仙童相伴。有时他还骑在仙鹿上,将福禄寿集于一身。
2、仙鹤与吉祥
鹤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跟仙道和人的精神品格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实中的鹤外形像鹭,喙、翼、腿很长,能飞,羽毛白色或灰色,常活动于水际或沼泽地带,食各种小动物和植物(图2-6)。
鹤象征长寿由来已久。《诗经·小雅·鹤鸣》中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淮南子·说林训》:“鹤寿千岁,以极其游。”古人以鹤为长寿的仙禽,且多知往事。人们常用“鹤寿”、“鹤龄”、“鹤发童颜”、“松鹤延年”等祝人长寿,益寿延年。吉祥图案中,鹤常常与松、石、鹿、龟同时出现,龟鹤一起叫“龟鹤齐龄”,鹤立于松叫“松鹤长春”等等,都是祝寿贺吉之意。
3、灵芝与吉祥
4、寿桃与吉祥
桃被普遍作为长寿的象征,称为寿桃(图 2-7)。传说中有一种仙桃,食之可以长寿。这种仙桃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果,三千年成熟,食一果可增寿六百年,桃树在西王母的花园里。当仙桃成熟时,西王母就邀请所有的神仙到她宫中举行蟠桃宴会。传说汉代的东方朔曾三次偷食仙桃。
桃树为五木之精,能压伏邪气,所以鬼畏桃木。《山海经》:“东海中有册焉,名曰度索,上有大桃树,屈蟠三千里。东北有门,名曰鬼门,万鬼所聚也。天帝使神人守之,一名神荼,一名郁垒,主阅领万鬼。若害人之鬼以苇索缚之,射以桃弧,投鬼食之。”《左传·昭公十二年》亦载:“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说明桃木的功能从实用的弓弧逐渐变成了受人崇敬的神器。
过去,有用桃木制成的桃符,是一种表示驱鬼压邪的象征物。每逢夏历新年,以二桃木板悬于门户,上画神荼、郁垒二神像或书名,借以驱鬼压邪。宋代王安石在《元日》诗中写到:“千门万户瞳瞳日,意把新桃换旧符”《山海经》:“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以御凶。”战国时开始盛行此俗,五代时逐渐演变为春联。
祝寿的吉祥图案还有很多,如“水仙纹”、“竹纹”、“牡丹纹”、“蔓草纹”、“万年青”、“龟背纹”、“八卦纹”、“五岳图”、“蝉纹”、“葡萄纹”、“回纹”、“盘长纹”、“寿石纹”等等;在吉祥图案中,寿桃常常与其它事物一起共同表示吉祥寓意,如“天仙拱寿”、“代代寿仙”、“芝仙祝寿”、“群仙祝寿”、“春光长寿”、“寿山福海”、“万寿长春”、“贵寿无极”、“长生不老”、“万字长锦”、“洞天一品”、“富贵耆耋”、“飞鸿延年”、“松鹿长春”、“麻姑献寿”、“八仙祝寿”、“暗八仙”、“西王母”等等。
(四)、喜
在民间,人们将值得高兴的事称为喜事。“喜”在六书中属会意字,在甲骨文中,上面是“鼓”、下面是“口”,“鼓”表示欢乐,“口”表示发出笑声。“喜”的本义是快乐、高兴。过去常常把喜字与其它相关字连在一起组词,如“喜乐”、“恭喜”、“欢喜”、“喜气”、“喜庆”、“喜爱”、“喜兴”、“喜悦”等等。喜事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与吉祥美好相联系。
1、喜神与吉祥
所谓喜神,就是吉神(图 2-8)。人们为追求欢乐,就要造出一个喜神来。一开始喜神一般没有具体形象,所在方位第年都不断变换。在民间,百姓有看喜鹊巢入口定喜神方位的说法;还有百姓认为,公鸡叫的方向是喜神所在的方位,所以,正月初一鸡鸣时,人们就顺着鸡叫的方向去碰喜神,希望一年康宁;在民俗中,有以干支推演喜神方位的做法。清朝乾隆时,皇帝下令编撰了《协纪辨方书》以确定喜神方位,方法是:“喜神于甲巳日居艮方,是在寅时;乙庚之日则居乾方,是在戌时;丙辛日则居坤方,是在申时;丁壬日则居离方,是在午时;戊日居巽方,是在辰时。”
结婚是人生的重大喜事,所以举行隆重的婚礼。在过去,当新娘上花轿时,轿口要对着喜神所在方位,新娘子上轿后要停一会,叫作“迎喜神”,然后才能出发。吉祥图案中喜神的形象是画一官人左手执节板,右手托带喜字的宝盒,身边一童子肩扛写有“双喜临门”的伞盖,一派祥和和喜气洋洋的气氛。
2、喜鹊与吉祥
喜鹊被视为喜庆的象征。五代王仁裕《开元天玉遗事》载:“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为喜兆,故谓灵鹊报喜。”牛郎织女的传说家喻户晓:织女是天帝孙女,长年织造云锦,自嫁河西牛郎后,就不再织。天帝责令两人分离,每年只准于七月七日在天河上相会一次。俗称「七夕」。相会时,喜鹊为他们搭桥,谓之鹊桥。古俗在这天晚上,妇女们要穿针乞巧(见《月令广义·七月令》引南朝梁殷芸《小说》、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
崇拜喜鹊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信仰。柯尔克孜族认为喜鹊是传递吉凶信息的神鸟;满族、赫哲族的萨满信仰中都有喜鹊的神化形象。满族称喜鹊神为“沙克沙恩都里”,说此神是天神派到人间专司通报吉凶祸福的神,天神赐给他五千只喜鹊,供他打探消息,报喜除忧。他常与恶魔战斗,消除瘟疫,降伏风火,被供奉为喜神。
一些文人常常在文学作品中描写喜鹊。北宋晏几道在《蝶恋花》中写道“喜鹊桥成催凤驾,天为欢迟,乞与初凉夜。乞巧双蛾加意画,玉钩斜傍西南挂。”金代王庭筠在《谒金门》有中“双喜鹊,几报归期浑错。尽做旧愁都忘却,新愁何处着?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不道枝头无可落,东风犹作恶。”
喜鹊不仅为诗文咏颂的对象,也是绘画的重要题材。宋宣和之初,何栗文缜丞相为中书舍人,道君皇帝以御画双鹊赐之。诸公赋诗,韩驹子苍待制时为校书郎,赋诗二章曰:“君王妙画出神机,弱羽争巢并占时。想见春风鳷鹊观,一双飞上万年枝。”“舍人簪笔上蓬山,辇路春风从驾还。天上飞来两乌鹊,为传喜色到人间。”
在吉祥图案中,常常把喜鹊同其它形象组成别有新意的图形,如两只喜鹊画在一起称为双喜,喜鹊与梧桐画在一起,表示同喜,把喜鹊同三只大圆果组合在一起,称“喜报三元”,“喜鹊
登梅”有喜到眼前之意。
表现喜气的吉祥图案还有很多,如“四喜图”、“喜相逢”、“报喜图”(图2-9)、“喜上眉梢”、“喜上加喜”、“连生贵子”、“并蒂同心”、“喜从天降”、“喜气满堂”、“欢天喜地”、“龙凤呈祥”、“麒麟图2-9喜字窗花献瑞”、“双喜鸳鸯”、“天河相会”、“弄玉吹箫”、“彩蝶并飞”、“花好月圆”、“凤红牡丹”、“丹凤朝阳”、“鲤鱼红莲”、“百年好合”、“榴开百子”、“子孙万代”、“喜占春魁”、“葫芦生娃”、“观音坐莲”、“和合二仙”等等。
你知道相传“老寿星”手中的“龙头杖”和“大葫芦”各有什么作用
龙头杖叫王杖,也称为鸠杖,因为手杖的顶端是斑鸠鸟的雕像。皇帝赠送鸠杖给老年人,据说因为斑鸠是不噎之鸟,意思可能是祝愿老年人饮食安康,健康长寿。那么这柄手杖代表怎样的特权呢
大家都知道,寿星手中有一柄手杖。《汉书·礼仪志》记载,汉明帝在位期间,曾主持一次祭祀寿星仪式,还安排了一次特殊的宴会,与会者是清一色的古稀老人,普天之下只要年满70岁,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都有资格成为汉明帝的座上客。盛宴之后,皇帝还赠送酒肉谷米和一柄做工精美的手杖。
汉明帝还赋予老年人特权,宴会上颁发的王杖就是证明。王杖也称鸠杖,因手杖的顶端为斑鸠鸟的雕像得名。1958年,汉墓出土过两柄这样的鸠杖,鸠杖下部木制杖身早已炭化无存,而头部的斑鸠雕像由于有漆膜保护,历经1800多年仍旧光亮如新。
1981年甘肃武威发现一批汉朝竹简,上面记载了若干刑事案件,第一桩说的是汝南平民王姓男子殴打持杖老人,后来被判斩首弃市。第二桩说的是一位汉朝乡级的基层小官,因一位持杖老人有触犯法律的嫌疑,便擅自扣留老人,虽然没有殴打行为结果也被处以极刑,斩首示众。公元前32年,汉成帝颁布的诏令中规定,老年夫妻无儿女供养者可获准经营酒类生意,并且一律免税。
但是魏晋以后,寿星的手杖产生了变化,斑鸠的王杖换成了桃木手杖,其政治教化功能逐渐被削弱。据说桃木能祛病强身,延年益寿,过去象征特权的王杖,现在成了寿星手中祛病强身的长寿吉祥物。明朝政府下令取消自秦汉以来沿袭的国家祭祀寿星制度。寿星被完全去除了政治色彩,从此大跨步进入民间,成为中国古代最具世俗品格的神仙。
光绪二年的龙头拐杖上有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剩下好多不一样字体的福和寿。值多少钱
我不知道您是如何断代到光绪二年的,姑且就当这东西是清光绪的吧,因为这不重要,想要知道这种民用器价值,年代是什么时期的不重要,对其价值影响大的有两方面,一是材质,二是雕刻,您这东西如果到代,值应该百元左右吧,不过恕我直言,您这东西,是清朝的概率很小,且不说雕刻有机雕特征,就说造型,清朝用龙做装饰的,是亲王级别的,官员和郡王以下皇亲,用蛟和蟒,这是规矩,如果是亲王皇族用的东西,材质本身就是价值连城,而您这东西,材质从图片上看不太出,另外,再跟你说个事吧,价值高的东西,不是因为年代久远,而且因为,古玩古董首先得是艺术品,艺术价值决定价格
急求一个科技小发明,自己能做出来的,要对生活有利,也可以把现有的物品改进,2.16给我,好的给100悬赏。
拾蛋器
我家是养鸭专业户,爷爷每天要在水塘边拾几百只鸭蛋.蹲下去,站起
来……把爷爷累得腰酸腿疼.为了减轻爷爷的劳动量,我经过好多次试验,
设计了拾蛋器,爷爷不用猫腰,就可以把蛋拾起来,装入箩筐里.
找一节长25厘米左右,直径比鸭蛋直径略大的竹筒,一端被竹节封死,
另一端锯成斜口.沿着竹筒圆端面,把下部的1/4锯掉.再把一个木柄装在
竹筒侧面.制作即完成了.
使用的时候,把竹筒平放在地面,斜口向着鸭蛋,把蛋撮入筒内.一次
可撮起五只蛋,装入筐内.
彭彩艳
自动喂鸡器
在帮妈妈喂小鸡的过程中,我发现给鸡添饲料也是一门学问:添多了,
吃不完,鸡会上去乱踩乱刨,浪费饲料;添少了,鸡会挨饿.要是有自动添
食的食槽就好了,吃多少自动添多少,吃饱了就不添了.
根据这种设想,我设计了自动喂鸡器(如图):饲料放在上面长方形的
料箱里,料箱的底和食槽由一块铁皮弯成,料箱的底和前侧板间有一条刚能
漏下粮食的缝隙.鸡啄食的时候,食槽振动,饲料就从缝隙不断落下,补充
食槽里的饲料.停止啄食,饲料也不往下漏了.
朱德镌
自动喂水器
这种喂水器构造简单,家禽,家畜喝水很方便.
像右图那样,在水槽边上钉一根立柱,立柱上钉两个铅丝弯成的瓶夹子.
先往水槽里倒些水,再将瓶装满水,用手指堵住瓶口,把瓶子倒过来放在夹
子上,让瓶口正好挨着槽里的水面.松开手指,瓶里的水并不会流出来,这
是大气压在起作用.小鸡去喝水,槽里水面下降到脱离瓶口的时候,空气就
会由瓶口进入水瓶,水就会流到槽里一些.当槽里的水面和瓶口齐平的时候,
水又不流了.这就是一个能自动添水的喂水器.
如果要给家畜喝水,可以像左图那样,制一个大的喂水器.但是要注意
的是,墙后的水桶盖必须盖严,不能有漏气的地方.
王军
自动虹吸管
给鱼缸换水最方便的办法是用虹吸管把旧水吸出,再注入新水.以前,
往虹吸管里注水要用口吸,或在虹吸管内加上活塞,这两种方法都不方便.
于是,我设计了自动虹吸管.
自动虹吸管如图所示.在一段乳胶管(或塑料管)的下端,装一个用塑
料药瓶改制的筛罩,管的上端装上一个皮球改制的气囊.皮球上有两个孔,
一孔内装自行车内胎上的气门管,再把乳胶管套在气门管上;另一孔作出水
孔.
使用时,先把出水孔用手指堵住,把皮球捏瘪,把筛罩那端浸入水中,
慢慢放松皮球,等水吸满乳胶管时,把出水孔一端下垂,水就自动流出来了.
李晨
磁性拌草棍
过去,生产队有一头牛病死了,从胃里取出不少铁东西.实行责任制后,
我家喂了一头牛.每次喂牛,爸爸都要精筛细挑,把草料里的铁钉,铁丝,
铁屑挑出来.
误吃铁东西有这么大危害,怎样才能把它们很快捡干净呢 我在拌草棍
的下端装上一块舌簧喇叭上的磁铁,一边拌草一边就把草料中的铁东西都吸
住了.我给它取名叫磁性拌草棍.
杨建安
让猫狗怕小鸡
我们队里有几户人家养了猫和狗.它们一看见小鸡就抓来吃.1981年有
一户买了300多只小鸡,不到20天,全都被狗和猫吃掉了.我家也有小鸡,
还养了猫和狗.猫和狗不吃小鸡,还有点怕它们.这是为什么呢
最初,妈妈买了小鸡,也不敢放在地上,而是装在篮子里,吊在高处的
钩子上.我上学的时候,看到一群蜜蜂,就想:人比蜜蜂大,却怕蜜蜂,就
是因为怕挨蛰.我们不会想个法子来吓一下狗和猫,让它们怕小鸡吗!
我右手抓起一只小鸡,让鸡头从虎口伸出来,拇指和食指捏着一根针,
针尖比鸡的嘴长一点点.然后把猫狗抓来,用藏在鸡头下的针去扎猫和狗的
嘴和鼻子,扎上十几次,连续扎了三四天.哈!真有效!猫和狗看到小鸡就
怕,不但不敢扑小鸡,还给小鸡让路.猫和狗在吃食的时候,小鸡去抢着吃,
猫和狗一见小鸡来到碗前,就躲开了.
臧荣华
翻板捉鼠缸
经过多次试验,我设计了一个捉拿老鼠的好方法.
找一个深一点的水缸(水桶也可以).用三合板或其他薄板,锯成直径
比水缸内径小5毫米左右的圆片,圆片中线固定一根比水缸外径长一些的细
棒,做为翻板.翻板的材料越轻越好.
翻板做好后,将细棒两端头搭在缸口,翻板的一边也搭在缸口,使板面
与缸口平行.使翻板能在缸口翻动自如.
使用的时候,水缸里放少许水;翻板不搭在缸口上的那边固定少许老鼠
爱吃的食物.只要贪食的老鼠踏上翻板,必定逃脱不了淹死的命运.
张逮湘
沉砂器
我们学校用水泵抽水,可是抽了一会儿就不上水了,我们科技小组把水
泵拆开一看,原来井水带上来的砂子积在水泵里,把叶轮卡住不动了.
为了防止砂子流入水泵,我们在叶轮前装一层纱罩.不料,抽了一会儿
水以后,又不上水了,原来是砂子把纱罩前边的管道堵死了.
最后,我们在纱罩前边装上一根垂直向下的管子,管子下端用盖子密封,
制成了这个沉砂器.随水抽上来的砂子被纱罩挡住后,自动进入下边的管子
里.这样,水泵终于正常工作了.
崔成华
提水车
你们能提起一大桶水吗
我能!找六根结实的木棍和两只轴轮(其他轮子也可以),按图装辆提
水车.在车的头部挂一只铁钩.提水的时候,把水桶吊在钩子上,用手推着
车子走就行.这种车还可以用来运煤或其他的东西,并不费力.
提水车利用了杠杆原理.
郭 灏
水位报警器
爸爸在苗圃地照管抽水机.抽水机房在坡下,水池在高坡上,离得远远
的.在机房根本看不见水池里的水满了没有,所以常常要跑到水池边去查看.
为了免得来回跑动,我帮爸爸设计了一个水位报答器.
如图,把带有触片的方木固定在水池边上,带有电铃,电源,电闸的木
板固定在机房里.抽水的时候,合上闸刀,水抽到一定的水位,铁丝上的触
片随着浮子的浮力上升,与固定的触片相接,电路接通,机房里的电铃一响,
就知道水池里的水满了.
不抽水的时候,把闸刀拉开.
钟永平
稻田灌水水位控制器
为了夺取水稻丰收,管水员常常要根据水田情况给稻田灌水.我们根据
浮力和杠杆原理,设计了这个水位自动控制装置.把它装在稻畦闸口的位置
上,只要打开闸门,根据需要的水位调好浮筒,就可以放心地放水了.等到
水位达到要求,它会自动关闭闸门,停止灌水.
装置如图所示,闸门用牵绳拉开,再把制动杆提起来别住活栓,就可以
灌水了.如水位达到预定高度,将浮筒托起,杠杆将制动杆向下压,释放活
栓,闸门就被橡筋拉下来,关住进水口.
江西省奉新县城镇小学科技小组
不沉的水桶
在我农村老家的门口有眼井.打水的时候,常常有人把水桶掉到井里去,
费好大的劲才能捞上来.我想啊,想啊,有了!可以做一只双层底的水桶.
双层底之间有个空间,使它不进水.这样的桶掉在井里,就能浮在水面上,
捞起来很方便.双层底空间的大小,应该使水桶盛水重量大于铁桶本身的重
量.
张晓歌
带阀门的提水桶
打井水的时候,要摆动井绳使桶倒过来.有时候摆动半天桶也不倒,真
急人.
我想了一个办法,在提水桶的桶底开一个比鸡蛋大些的洞,洞口盖一块
较厚的胶皮,胶皮一边用钉子固定.这样,提水桶放到井里,水从洞口涌进
桶.桶里水满了,向上一提,水的压力把胶皮压了下去,盖住洞口,就好比
在桶底装了阀门一样.
这种水桶专门作提水用,省时又省力.
沈文华
磁铁找桶
水桶掉在深井里,很难打捞.
如果水桶是铁的,可以用绳子拴一块磁铁放下井去,转上几圈,就可以
碰到铁桶,然后吸在桶上.根据磁铁指示的位置,再把捞钩放下去,就可以
大大缩小搜寻的范围,很容易就把桶捞上来了.
郑阿涛
保险辘轳
用辘轳摇水,万一脱手,辘轳把很容易打伤手臂.
我给辘轳装上了图示的防倒转齿牙,就不会倒转了.放水斗时,只要把
绊牙搬上去就可以了.
田永丽
风车绕线
我妈妈在家里做手工,常常要绕线.把一大轴"宝塔线"绕到木轴上,
真不容易啊.我看到把房间里的前后门都打开,穿堂风很大,又看到《中国
少年报》介绍了一个风力小制作,于是,我就做了一个利用穿堂风的绕线机.
做法请大家看图.
吴象枢
塑料粘合器
塑料袋或塑料薄膜用品坏了,可以自己动手修补一下.我根据塑料受热
熔化,加压粘合的道理,设计成一个简单的粘合烙铁.使用效果较好.
拿一个铜币(或小圆铁片),在圆心钻一小孔.找一段金属管(长度自
定),一端按铜币半径为深度开一条槽,槽端钻一对小孔.把铜币放进槽内,
圆心孔对准小孔,用铁丝作轴,穿过小孔,把铜币固定在金属管槽端.注意
铜币必须能在槽内滚动自如.在金属管的另一端套一段塑料管或竹管,作为
手柄.
粘补的时候,先把要修补的塑料薄膜放在桌上,上面垫一张玻璃纸,把
粘合器加热到摄氏一百度左右,用适当的压力从玻璃纸上滚过.温度高,滚
动要快,压力可以小一些;温度低,滚动要慢,压力大一点.
朱清杨
聚光屏
家里灯光暗,晚上看书做作业容易把眼睛看坏.我设计了一种聚光屏,
可以增加看书地方的亮度.
取三块大小适量的薄木板(硬纸板也行),用铰链连起来.一面贴上包
香烟的锡纸.晚上看书的时候,拉开来立在桌子上.光线经过锡纸反射,就
能较集中地聚集在放书的地方.
用三面镜子像上面那样围起来,也能起到聚光作用.
郑郴
双用拐杖
我的一条腿有毛病,走路要借助拐杖.可是等车,排队站立的时候很累.
我想,别的残废人恐怕也有这种苦衷.怎么办呢 要是能随身带上折叠椅又
不加重我们的负担就好了.于是,我在自己的拐杖上琢磨开了.
经过反复考虑,画图,实验,终于设计出轻巧实用的双用拐杖(如图).
在拐杖的中间加上一块坐板,上边用合页与拐杖的双柱连接,下边用合页与
拐杖的单柱连接.叠起来是一支单拐,架起来又是一把折叠椅.
曹万渝
三腿多用梯
这架梯子只有三条腿,却有双梯,单梯和手推车等多种用途.
三腿分立,挂上下面的挺钩,就与四腿梯一样,成为双梯.将第三条腿
沿中间的合页翻上去,插上插销固定,就可以把两节梯子接起来,成了二腿
单梯.将中间合页的轴抽掉,把第三条腿拆下来,剩下的二腿梯又成为一辆
小手推车.这样设计用料省,用途多,比较充分地发挥了一件工具的潜力.
张中东
简易显微镜
我设计了一台简易显微镜,用的全部是废品.找一支空牙膏壳,剪下颈
部的那一部分,洗干净.剪一小片透明胶纸贴在牙膏壳管口上,它就是
载物台.
找一只锥子在牙膏壳盖顶正中钻一个小孔.将一只废小电珠轻轻敲碎,
取出头部的聚光玻璃球,把它嵌到小孔里,就成了目镜.把需要观察的标本
(例如蜘蛛脚)放在载物台上,盖上牙膏壳,旋动盖子(就是调整焦距),
直到可以清楚地看见物像为止.
陈平
手电筒显微镜
用硬纸板或卡片剪一个与手电筒玻璃一样大小的圆片,中心镶一个聚光
电珠中的玻璃球作镜头.像图示那样,把被观察物放在手电筒玻璃片中心,
再把一个小弹簧放在玻璃片上,上面放带镜头的圆纸片,再一起装在手电筒
头上,显微镜就做好了.
拧动手电筒头的螺丝圈,就可以调整镜头与物体的距离.手电筒灯光可
以作照明用.
李伟贤
两用垫板
做功课的时候,常常找不到尺.我想了一个办法,向同学借一把尺来,
按照尺上的刻度画在垫板上,标上数字.哈!我有了一块两用垫板了.同学
们,请你们试试看吧!
郭越峰
两用橡皮擦
做作业的时候,写错了字,做错了题,都得用橡皮擦.擦完之后,总会
留下一些橡皮渣和纸毛,只得放下笔,用手把它们拍去,挺烦人的.
"要是有把刷子多好."对!自己可以动手做块两用橡皮.把废毛笔头
拆下来,洗干净,粘到橡皮的一端.一端擦字,一端扫橡皮渣,纸毛,多好
呀.
陈晓瑜
纸 夹
老师经常印发一些讲义和复习资料,零零散散的,不但容易丢失,撕破,
而且搞得书包里乱糟糟的.
后来,我做了两种纸夹.一种是削两片薄薄的木片或竹片,中间开槽并
钻两个孔.把纸夹在木(竹)片之间,对齐木片上的孔在纸上也钻好孔,从
孔里系上橡筋或细绳就行(右图).
另一种是用铁丝弯个架子,两头用铁皮加固,装上橡筋和按扣.使用的
时候,中间夹纸,套上按扣,就成了挺好的讲义夹(左图).
扬冬群
"书 夹"
买来一本新书,平摊在桌上看,看着看着,书就自动合上了.我用墨水
瓶去压着摊开的书页,不一会儿,墨水瓶又滑了下来.
我找来四五根橡皮筋,结成一长条,大约是书高的一倍半,再用铁丝弯
个小钩子,用它来套住摊开的书页.摊开的书,再不会自动合上了.书合上
以后,我也知道已经看到了第几页.
苏尚来
黑板上挂图好办法
上课的时候,看见有的老师挂图十分困难,也非常费劲.我就在黑板上
做了一个简单的挂图器.
找两个线轴,一个固定在黑板的右上角,一个固定在黑板上方.在黑板
的右侧,一高一低分别钉上两个钉子(位置自定),下边一个钉子为第一挂
点,上边一个钉子为第二挂点.
取2米左右长的细绳(或结实的线)一根,一端拴一个小铁钩,一端拴
一条长约18厘米,宽约5厘米,厚约0.5厘米的木条,线要拴在木条的中间.
木条的两边等距离地各固定一把夹子.
用的时候,把细绳绕过两个线轴.铁钩先挂在第二挂点,使带有夹子的
木条降下来,把要挂的图夹好.然后,把铁钩挂在第一挂点.同学们就能清
楚地看到黑板上挂起的图了.
徐海 王祥
黑板上的线尺
我是学校黑板报的抄写员,每次出黑板报,最头痛的事要算画线打格子.
我琢磨出一种简便画线法.
在黑板四个角的墙上钉四枚小钉子,拿细铁丝(或粗一点的线)绕铁钉
围成长方形,用几根白线把铁丝上下,左右连结起来(如图).横着抄写的
时候,把左右两边铁丝上的连线上下移动;竖着抄写的时候,把上下两边铁
丝上的连线左右移动.如果在黑板四周边沿(或铁丝上),对称地淡淡地标
上长度(不要影响美观),就更好了.
抄好黑板报以后,把线分别向上(或向下),向左(或向右)移到尽头,
以备下次再用.
康健
简易打格尺
小学生写字离不开打格.可是打格很麻烦,又往往打不匀,要是打方格,
就更费事了.
我设计的简易打格尺如图所示.一次摆好尺子,能画许多线,又快又匀.
还能打方格,长方格,田字格,用起来很方便.字母格排笔
我看到姐姐做英语练习的时候,要自己打字母格.她用尺子比着,划四
条横线才能组成一行字母格.我给姐姐想了一个办法:找了四支圆珠笔芯,
每一支用胶布缠一圈,把它们排齐,用一块很平的竹片或铁片衬在里边,裹
上三四层胶布,做成一个方便的排笔,用排笔打字母格,又快又准.使用时,
变换拿排笔的角度,还可以调整格子的宽度.
把笔的距离加宽还可以打横格,方格;用五支笔芯的排笔还可以画五线
谱格.
滕小楠
自制圆规
找两支用过的圆珠笔芯(其中一支是可以写字的),三根断锯条,一根
缝纫机针,可以自己做一只小圆规.
三根断锯条放在砂轮上磨成左图的形状,取一根写不出字的圆珠笔芯,
放在微火上略烘一下,拔去铜头,把缝纫机针的大头插进去,使它固定.照
右图把两根长的钢锯条分别插到两支圆珠笔芯尾部.最后用螺丝把三根锯条
的圆洞固定在一起.不要固定得太死,能够灵活地扳动而又不松动为适宜.
将短的那根锯条扳到上面做把手,长的两根锯条就是圆规的两只脚.
樊建江
自制"椭圆规"
通常画椭圆,都是先在椭圆的两个焦点上各钉一根钉子,把一根线的两
端缠在钉子上,然后用笔画,这样很麻烦.我做了一个椭圆规,使用起来较
方便.
找两根废的圆珠笔芯,把笔尖的小圆珠捅掉,在笔芯的下端钻一小孔.
取一些薄铁皮,按图做成椭圆规的"脚"和"头".脚卷成圆筒形,里面嵌
圆珠笔芯.用螺钉把它们固定好.
用长约50厘米的光滑,结实的细线,分别从圆珠笔芯笔头的细眼里穿进
去,再从笔下端的小孔中引出.找两个小夹子,分别夹在椭圆规脚上.把线
画椭圆的时候,先在纸上定出焦点F1,F2,把椭圆规的两只脚压在两焦
点上,根据椭圆的大小,调整细线的长度,用笔绷紧细线,就能画出椭圆.
用圆珠笔画椭圆的话,为了防止线从笔端滑出,可以剪下一小段圆珠笔
芯塑料管,套在笔尖上.
陈东
用彩色粉笔制蜡笔
有一次停电,我点燃一支红蜡烛,在烛光下做作业.不小心把蜡烛碰倒
了,蜡油洒在桌子上,我随手拿起一截粉笔,像用粉笔吸墨水那样,去蘸掉
倒在桌上的蜡油.
第二天,我无意中用这截蘸了红蜡油的粉笔头在纸上一画,哎,颜色鲜
艳极了,比红蜡笔还好用.我想:是不是可以用粉笔浸上蜡油做蜡笔呢 我
把蜡烛放在铁碗里煮化,把粉笔放在蜡油里浸泡一下.晾凉后一试,果然很
好.可是蜡油只浸透了粉笔的表面.怎么办呢 干脆,我把粉笔放在60多度
的蜡油中用小火煮,直到粉笔不再冒气泡为止,蜡果然浸透了.
粉蜡笔非常好用,和一般蜡笔比较,它具有色彩鲜艳,涂层均匀,不易
折断,造价低廉,制作方便等优点.
张文魁
墨水输送管
从大瓶往小瓶里倒墨水,要做到一滴不漏,该怎么办呢
取一个与大瓶瓶口直径一样大的木塞(或橡皮塞).在塞子上钻两个孔,
分别插上两根细塑料管(其他的细管子也行),其中一根管子短一些,一端
高于液面,一端作吹气用;另一根管子长一些,一端深深地插入墨水底部,
一端弯过来伸向小瓶瓶口,作为出水管.
这样,只要向吹气管吹气,墨水便能经出水管输送到小瓶子里去,一滴
也不会浪费.吹气管最好比出水管粗一些,这样既省力,出水又足.
赵来军
自制小量杯和小漏斗
我们科技小组做实验的时候,经常用到小量杯和小漏斗.要是我也有小
量杯小漏斗多好,在家里也可以做小实验了.
有一天,我看到一个带刻度的塑料药瓶,啊,它的上部多像倒扣着的小
漏斗!
我用小刀把瓶子割开,哈哈,下半段正好是一个小量杯.
我又找来一个软木塞,中间开一个眼,插上一段硬塑料管,把软木塞装
在瓶口上,小漏斗就更好用了.
陈晓武
方形漏斗
漏斗的下端一般都是圆形的.用这种漏斗往瓶子里灌水或其他液体,常
常要提起漏斗,使漏斗与瓶口之间有一个空隙.否则,就会"噗噗"地直冒
气泡,液体流得很慢,甚至流不下去.
如果把漏斗下端改成方形(如图),往瓶里灌液体的时候,瓶里的气体
会沿着瓶口的空隙跑出来,不必再提漏斗了.
方黎
扁拐是什么东西?
扁拐一词出现在封神演义中是一种拐杖样子的武器。
《封神演义》中:且说四位教主齐进四阙之中,通天教主仗剑来取接引道人。接引道人手无寸铁,只有一拂尘架来。拂尘上有五色莲花,朵朵托剑。老子举扁拐纷纷地打来。元始将三宝玉如意架剑乱打。
拐杖的使用在我国文化中是相当重要的。熟悉京剧的人都见过龙头拐杖,在《打龙袍》一戏中吕国太拄着龙头拐杖,在《百岁挂帅》和《太君辞朝》中,佘太君手执皇上特赐的龙头拐杖。它除了使用价值以外,更象征着权势和地位。很多国家的君主都手握权杖。
扩展资料
现实生活中的拐杖
拐杖是一种重要的医疗康复辅助用具,分手杖肘杖腋杖,其中手杖主要用于轻度需要,例如老年人或登山者,手杖不属于残疾人用品,肘杖属于中度下肢残疾人用品。
腋拐杖是下肢重度残疾者(病残伤残等)的必需品,多数下肢残疾人不得不终身使用腋杖,腋杖特别是腋杖下面的防滑装置亟需改进。
你知道相传“老寿星”手中的“龙头杖”和“大葫芦”各有什么作用
现在人们在一些传统小说、戏曲、传奇、壁画及民间美术作品(如年画《寿星图》)中所看到的寿星形象一般为一位白发长须、慈眉善目、额部隆起、一手拄着龙头杖、一手托着个大寿桃的老翁。其实,寿星最初是不拄拐杖的。寿星之所以会拄龙头杖是因为在东汉时,每到仲秋之月,“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哺之以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王杖者九尺,端以鸠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是月也,祀老人星于国都南郊老人庙”(见《后汉书·礼仪志》)。由于当时祭祀寿星与敬老授杖活动结合在了一起,久而久之,寿星也就“入乡随俗”、拄上龙头拐杖了。南宋时的寿星形象已是“扶杖立”、“杖过于人之首,且诘曲有奇相”。
葫芦寓意福寿,又有自古袭传的多子之意,故为多子多福多寿!
关于龙头拐杖设计图和龙头拐杖制作方法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请阅读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不代表我们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qycseo.com/yunying/27387.html
